想起李鸿章说的天大的困难你给我想办法解决的话,盛宣怀就有些怵头。唐徐两人都劝他,这是商人们提出的要求,不是空话能搪塞过去,必须请示上宪,李中堂不会因此求全责备。别无他法,盛宣怀只好给李鸿章上禀帖,报告这边的实际情况。同时给周馥写封信,让他从中设法转圜。禀帖以四百里加急驿递,十几天后,收到了四百里加急回文,正式札委盛宣怀和扬州粮道办理运兵事宜。周馥在信中告诉盛宣怀,万一日本兵船拦截至船出险,船本由官府设法赔补。
盛宣怀放了心。可是没想到运兵第一船就出了毛病,险些闹出人命。唐定奎的武毅军首批到了瓜洲,轮船招商局派出“伊敦”号负责运这一批七百人。唐定奎的行营总办说运兵水脚要等上面拨银子后才能付,“伊敦”号船长坚持不先付水脚不行船。后来行营总办答应先付一半,双方算是勉强同意,但又为水脚费数额发生争执。原先下给“伊敦”号的运输人数是六百五十人,但行营方面坚持首批先走七百人,另五十人到台湾后要为唐提督打前站,建行营,而且这五十人不付水脚费。行营总办人为,运兵数额大,不劳轮船一个个揽客,理应给优惠;船长则认为,运兵水脚不及平常客运的八成,“伊敦”号速度快但煤耗高,多一个人就多一个人的消耗,行营理当为所有人付水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