讲这个故事我是有原因的。咱接着聊。古人说:“人有命有禄,命者富贵贫贱也,禄者盛衰兴替也。”因“鹿”与“禄”同音,因此,自唐代以后,凡是与爵禄有关的图案皆以鹿作为表达。
《诗经·小雅》中有一篇叫作《鹿鸣》的小诗,虽不是直接写鹿,但借着鹿抒发情感,读起来却也是朗朗上口:“呦呦鹿鸣,食野之草。我有嘉宾,鼓瑟吹笙。吹笙鼓簧,承筐是将。人之好我,示我周行。”后边还有两个小段,因为篇幅问题就不抄录了。这几句诗的大概意思是,鹿儿呦呦叫,在野地上吃草。我有嘉宾,鼓瑟吹笙来相邀,献上满筐的礼品,客人衷心爱护我。在野地上吃草的鹿,高声鸣叫,似与好朋友的到访没有直接关系,但却说明鹿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是受人爱敬的。
古人喜欢鹿,为鹿营造出神一般的意境,比如“天鹿”,来自天上的神鹿:“纯灵之兽,五色光耀洞明”;再比如“白鹿”,浑身雪白的鹿:“王者廉明,恩惠及于王臣下与百姓,白鹿则至。”
由“鹿”构成的字很多,而且大都很有些讲头。
“丽”字的繁体字作“麗”。“麗”有美丽、华丽的意思。鹿头上有两只角,所以“麗”又有成双成对的含义。为什么一对好夫妻会被称为伉俪?原因就在于“丽”有并列的概念。鹿角长在鹿的头顶上,因此,“麗”还有附着的意思,对此《易·离》说:“日月丽乎天,百谷草木丽乎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