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六部?”荀彧心神一怔,很快反应过来齐公这是要取代三公九卿,用尚书台,六部构建新的体系。
这些跟三公九卿毫无关系的人才稍加培养,不能成为主官,也能成为干才。
按照李云义的计划,一切都要稳步推行,才能让朝中抵触最小。从细微之处改革,时间久了,才能撬动大势。
“六部可以筹备,以干吏填充,以新进之人作为补充。各部尚书,还需要从长计议。”
“暂时不用设置尚书,工部除外,就让大将造马均担任。其他五部暂且由尚书台负责,你跟郭叔父,仲德公,多多上心,先将农务,工部的诸多事宜转移到六部当中。”
荀彧不清楚这样改革是为了限制三公九卿,重立官府机构,而是齐公李云义另有想法。但作为臣子,他只能支持。
李云义没有更进一步,逾越上位。投桃报李,应该自己出面,为李云义清扫障碍。
他更知道,在这个时代举孝廉之后,最好笼络士人的手段就是考学,足以让自诩有才干的人主动参与进来,从一县之地开始自己封侯拜相的生涯。
“诺。”
“放榜吧,明日一早便请优秀之人前来齐公府训话,分配官职。”
李云义起身离开,考学并不驳杂,难的是这是初创,没有任何规矩。